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贾佳,贾春梅[1](2021)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指标》文中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占儿童肺炎的10 %~40 %[1-2]。大部分MPP经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即使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1周及以上,仍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称之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RMPP进展迅速,预后差,

李威,谢晓恬[2](2021)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acrolide 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MRMP)感染以及其所致的难治性MPP(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及重症MPP发生率均逐渐增高,已成为儿科临床重点关注及研究的热点。现复习了近年来国外文献,结合我国相关专家共识,简要归纳了儿童MPP的规范诊治原则,尤其是MRMP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于婉柔[3](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质可通过环境介质及食物链扩散引起微生物抗菌素耐药性(AMR)以及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广泛传播,影响生态系统、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水气固三相环境中均有抗生素类物质的频繁检出,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赋存情况、环境行为、生态风险以及健康风险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确定抗生素优先控制种类,控制抗性基因的传播及减少耐药微生物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的基础上,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工程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抗生素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固相萃取(SPE)、超声助提等分离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MS)联用的多物质同步检测方法,对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哇诺酮类(QN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β-Ls)、林可酰胺类(LMs)以及聚醚类(PEs)7大类83种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风险熵值法评估其对不同水生物种的生态风险及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风险,获得了以下成果:(1)对水体及沉积物中83种抗生素采用SPE-UHPLC检测方法。在流速为0.2 m L/min及0.25 m L/min,进样量5.0μL,以甲醇和0.1%(v:v)甲酸的水溶液分别作为流动相的条件下,出峰及分离效果良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且线性范围广(1~400 ppb),线性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3%~115%(水)and 67.2%~129%(沉积物),方法检出限为0.001~0.35 ng/L(水)及0.001~0.14 ng/g(沉积物),满足定量分析要求。(2)南水北调中线水体及沉积物中共有31种抗生素检出,涉及6大类;其中β-Ls未检出。水样中单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18.8 ng/L,沉积物中单体抗生素检出浓度为nd~43 ng/L,相比于国内其他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及沉积物抗生素浓度均较低。从季节性差异来看,水体春季抗生素含量显着高于夏季;沉积物无明显季节差异。从空间分布来看,水体中抗生素总浓度呈现沿程增加的趋势,各渠段抗生素含量平均值为:丹江口水库、南阳段<河南段<河北段<天津、北京段。(3)通过组成差异分析,发现MLs、LMs以及PEs的主要污染渠段为河南段,以赵庄东南(ZZDN)及候小屯西(HXTX)最为显着,需加以重视;在沉积物中,河南段沉积物中抗生素种类最多,在秋季,姚营(YY)是沉积物中MLs的主要来源,这些点位可能长期受到抗生素污染,需加以注意。(3)亲水性较强的LMs(log Kow=0.56~2.16)载荷箭头指向水中样品,而更易分布在沉积物中的MLs(log Kow=1.63~4.34)、PEs(log Kow=5.43~8.53)、QNs(log Kow=-1.03~2.50)和TCs(log Kow=-1.30~2.24)载荷箭头指向沉积物样品,表明水和沉积物组成差异明显,主要与各种类抗生素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有关。(4)通过PCA-MLR分析两季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发现,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畜牧、家禽等养殖场污染;2)人为污染或直接排放污染;3)农用地土壤污染以及4)水产养殖污染。(5)选取三种模式水生生物绿藻、大型蚤和鱼,利用风险熵法评价水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检出的抗生素对绿藻、大型蚤和鱼均无生态风险(RQ<0.01),而通过联合风险熵值RQsum的计算发现在部分断面(如新峰)对大型蚤存在低生态风险(0.01<RQsum<0.1)。利用风险熵值法评估沉积物对沉积物中抗生素对最不利生物的生态风险,发现SGD在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较低风险(0.01<RQ<0.1)。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累积RQ值,远低于1,表明南水北调干渠抗生素无潜在健康风险。但在干渠南段ENR对0~3个月婴儿有较高风险,应加以重视。

张园[4](2021)在《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病虫害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存在着极大影响,在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中,植物病害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统计,由病原真菌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占比约为75%左右。同样的,对于人类自身生存而言,也一直饱受包括锥虫病在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折磨。锥虫病是指锥虫侵染并寄生于人和动物血液或者组织中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中被关注最多的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热带寄生虫病—非洲锥虫病,一直以来严重威胁着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近六千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针对二者,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各种解决措施,并从微生物中具备显着抗真菌活性和锥虫抑制活性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杀黑星菌素。然而,到目前为止,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基因簇并未被鉴定,限制了人们从分子遗传水平上操纵相应产生菌的代谢途径,构建适于发酵的高产菌株;也制约着科研人员采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改造其生物合成途径,以求得到相匹配的结构类似物用于大范围的活性筛选和其化学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以链霉菌NO1W98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大规模的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对其中放大规模的发酵后产物进行了提取;各种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用正向、反向的色谱柱层析为基础进行;各种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波谱学的手段来鉴定与分析;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对其中所得到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剖析、注释并确定了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基于PCR-targeting的遗传操作系统构建vtd内相关基因的阻断突变株,同时利用p SET152AKE进行基因回补,并分析与野生菌株的发酵产物差异。结果,经过对Streptomyces sp.NO1W98发酵产物的粗提取和纯化,从中初步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杀黑星菌素A(1)和B(2);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Streptomyces sp.NO1W98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1.6 Mb,蕴涵49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scaffold 3上的Region 3.3可能负责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最后通过基因阻断和回补实验初步鉴定了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6个骨架基因,5个转运基因,2个调控基因以及9个后修饰基因。总之,本研究通过“经典”的生物合成研究思路,从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O1W98中分离得到了杀黑星菌素,并鉴定了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结果扩充了I型PKS途径的家族成员,为杀黑星菌素基因簇内其他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后续可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杀黑星菌素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以及产量优化,以扩充该家族化合物成员,为系统的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支撑。

谷磊[5](2021)在《放线菌新物种及拮抗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放线菌是活性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传统的活性产物挖掘方法具有盲目性。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基因组指导下的次级代谢产物挖掘策略应运而生。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利用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来挖掘微生物中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新抗生素、新药。(1)链霉菌新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30株链霉菌新物种进行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5株分离自台兰河淤泥的菌株具有基因组较大、CDS数量较多和生物合成基因簇较多的特点,这将为链霉菌新物种的基因组挖掘提供菌种资源。含有万古霉素抗性基因的菌株有8株,其中TRM 68295含有的万古霉素抗性基因最多(9个),这将为链霉菌新物种的耐药性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链霉菌新物种具有开放性的泛基因组,这表明链霉菌新物种基因库具有较高的多样性。(2)稀有放线菌新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6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进行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菌株TRM64739的基因组大小、CDS数量和生物合成基因簇数量均为最多。2株分离自荒漠植物的菌株TRM65233和TRM 64739中含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数量均大于50个,这将为稀有放线菌新物种的代谢产物挖掘提供基因组指导。含有万古霉素抗性基因的菌株TRM 64739和TRM 65318分别含有5个和3个万古霉素抗性基因,这将为稀有放线菌新物种的抗生素耐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放线菌拮抗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31株放线菌拮抗菌株进行活性验证并进行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拮抗菌株基因组中含基因簇的数量≥40个的菌株有9株,其中4株分离自新疆荒漠环境的淤泥,另外5株分离自新疆荒漠植物,这将为了解拮抗菌株的次级代谢潜力和挖掘新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6株微白黄链霉菌和12株娄彻氏链霉菌都存在抑菌活性的差异,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它们在生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组大小、CDS数量、r RNA数量和t RNA数量都存在差异。对菌株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的基因组中除了同源基因簇外,部分菌株基因组中都存在特有的基因簇。基因组差异和特有的基因簇是否与抑菌活性差异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4)两株放线菌新物种多相分类鉴定菌株TRM 68416最适生长条件为28℃,p H为8.0,盐浓度为0%。生理生化特征是没有氧化酶活性,有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尿素酶活性,有淀粉酶活性,有脂肪酶活性,可以使硝酸盐还原,可以使牛奶胨化,可以分解纤维素,可以产生硫化氢,不能使明胶液化,不形成黑色素。菌株TRM 68416主要的水解糖类型是核糖和葡萄糖;主要的氨基酸类型是LL-DAP;主要的磷脂类型是PG、DPG、PE、PC、PI及PIM;主要的脂肪酸类型是cis-C16:1,iso-C16:0和C16:0;主要的甲基萘醌类型是MK-9(H10),MK-9(H8)和MK-9(H6);基因组(G+C)mol%为71.43mol%;与最相似菌株的DNA-DNA杂交值是23.30%。菌株TRM 68416基于以上特征确定为链霉菌新物种,取名为台兰河链霉菌(Streptomyces tailanheensis)。菌株TRM 65237最适生长条件为28℃,p H为9.0,盐浓度为0%。生理生化特征是没有氧化酶活性,没有尿素酶活性,没有淀粉酶活性,没有脂肪酶活性,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不能使明胶液化,不产生硫化氢,不形成黑色素,不能使牛奶凝固或胨化,不能分解纤维素和可以使硝酸盐还原。菌株TRM 65237主要的水解糖类型是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主要的氨基酸类型是LL-DAP和DD-DAP;主要的磷脂类型是PG、DPG、PE、PC、PME、PI及PIM。主要的脂肪酸类型是methyl-C18:0,C16:0和C16:1;主要的甲基萘醌类型是MK-10(H4)、MK-7(H6)和MK-9(H10);基因组(G+C)mol%为67.37mol%;与最相似菌株的DNA-DNA杂交值是39.80%。菌株TRM 65237基于以上特征确定为诺卡菌新物种,取名为骆驼蓬诺卡菌(Nocardia peganumharmalg)。本研究对实验室中现有的36株放线菌新物种及31株拮抗菌株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寻找放线菌新物种的新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揭示拮抗菌株的活性差异和指导新的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崔玉梅[6](2021)在《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后一般表现出发病快和病程短等急性感染症状。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其已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程度更深和范围更广。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在畜禽体内及其相关环境中较高,如在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和泌尿系统相关致病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针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在防控细菌感染过程中,掌握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同样至关重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期或其进入生长后期主要表达如成孔毒素、超抗原外毒素和细胞毒性酶等破坏宿主细胞获取营养物质或干扰宿主免疫细胞功能的分泌型毒力因子。针对细菌主要毒力因子Hla进行有效抑制可有效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机体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这一抗毒力策略已得到科研人员广泛认可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筛选发现丹参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Hla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研究首先针对丹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通过超声提取法、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提取工艺,即用2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通过对丹参中隐丹参酮提取工艺的摸索和优化,初步得到了丹参提取物,其主要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0.33%、0.05%、0.44%和9.02%。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等确定了丹参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与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等多种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丹参提取物与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吩钠和硫酸多黏菌素B等联合对典型MRSA菌株USA300的协同指数FIC均小于0.5,表明丹参提取物与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性。进一步研究确定隐丹参酮或丹酚酸B与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具有显着的协同抗菌作用(FIC<0.5),丹参酮Ⅰ或丹参酮ⅡA与硫酸庆大霉素仅有相加作用或无效。丹参提取物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生长无显着影响,与单独药物处理相比,1/4×MIC的硫酸庆大霉素和丹参提取物联合后10 h之内可将处理孔中的受试菌全部杀死。通过溶血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毒性检测等试验确定了丹参提取物可有效抑制Hla的溶血活性和保护细胞损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浓度为8μg/m L及以上时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上清中Hla和原核表达的重组Hla的溶血活性作用。其主要成分隐丹参酮浓度在2μg/m L时可显着抑制Hla的溶血活性。活死细胞染色试验和LDH试验结果显示当丹参提取物浓度达到128μ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介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在对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全面分析和对主要辅料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参考上市的类似产品的处方组成制备了丹参提取物注射液,最终确定以丹参提取物为主成分,亚硫酸钠为抗氧化剂,苯甲醇为抑菌剂,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成功制成了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并对丹参提取物注射液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考察。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后治疗效果更佳,可显着缓解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肺组织中的菌落定殖以及改善肺组织的炎症程度。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注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5400 mg/kg仍未出现任何动物死亡,处死小鼠并解剖未发现明显的眼观病理变化,说明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进一步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蛋雏鸡人工感染模型,对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中剂量(0.4 m L/kg)和高剂量(0.8 m L/kg)可显着提高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蛋雏鸡的治疗效果。为后续开展扩大临床试验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奠定前期试验基础。综上所述,丹参提取物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显着提高主要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同时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初步获得的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且毒性低。

齐兆东[7](2021)在《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高载量肺炎支原体(MP)建立小鼠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模型,并应用正交设计筛选影响小鼠SMPP模型制备因素;应用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SMPP小鼠,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对SMPP小鼠模型TLR-2/My D88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SMPP靶点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用高载量MP菌液连续滴鼻3天,建立小鼠SMPP模型,通过与普通载量MP滴鼻造模小鼠对比,进行模型的鉴定与评价;采用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设计,用MP对小鼠进行感染,制备肺炎模型,并以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三种不同因素及其水平对小鼠S MPP模型形成的影响。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下一步药物干预实验。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养阴清肺汤加味组、养阴清肺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组,除正常组外,余4组均建立为小鼠SMPP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开始予药物治疗,在第3、7、10、14天,每组各随机选取6只小鼠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的肺部病理,运用ELISA法、q PCR检测Toll样受体(TLR-2)、髓样分化分子88(My 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m 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1.在各时间点两模型组小鼠的肺指数均高于正常组,高载量小鼠的肺指数在第5、7、10天高于普通载量组小鼠(p<0.05)。高载量组小鼠病理评分、IL-6、TNF-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普通载量组小鼠(p<0.05),提示小鼠SMPP模型建立成功。2.正交设计优化SMPP模型制备实验中,除模型一组外,余3组皆建立SMPP模型,其中模型三组MP感染程度相对严重。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影响SMPP制备因素的重要顺序为攻毒方式>MP菌液浓度>攻毒天数。3.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LR-2、My D88、NF-κB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MP感染后第3、7、10、14天,TLR-2、My D88、NF-κB、IL-8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NF-κB在第3天达到顶峰,TLR-2、IL-8在第7天达到峰值,M y D88在第10天达到峰值。4.药物干预后,3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LR-2、My D88、NF-κB、IL-8的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养阴清肺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组与其余治疗组相比疗效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用1×1010CCU/ml的肺炎支原体菌液连续滴鼻3天可以建立SMPP小鼠模型,并且影响SMPP模型的重要因素为攻毒方式>MP载量>攻毒天数。2.养阴清肺汤加味可减轻SMPP模型小鼠肺部炎症,且联合阿奇霉素效果更优。3.养阴清肺汤加味可以调控TLR-2/My D88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其相关因子TLR-2、My D88、NF-κB、IL-8的表达,可能是治疗SMPP的靶点。

姚博[8](2021)在《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开肺宣降汤结合阿奇霉素医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评估开肺宣降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筛选指征的60例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本课题,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西医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开肺宣降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口服,在治疗1个疗程(7天)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行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分析。结果:在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6.67%高于对照组90.00%,(P<0.05)。治疗一个疗程,在主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故在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啰音等症状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优;在次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故在改善患儿口渴、食欲、多汗、二便、舌质、舌苔等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开肺宣降汤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宣肺止咳颗粒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开肺宣降汤拥有缓解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的作用,且未见明确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药。

周永林[9](2021)在《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形成已成恶性循环,同时诱导和加速多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和流行,导致抗生素治疗日趋无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兽医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可导致乳房炎和肺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分泌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性,舒巴坦等竞争性酶抑制剂对B类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差,而MRSA如USA300携带多种金属β-内酰胺酶,这使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控难度加大。此外,在NDM-1耐药酶未报道之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直被用于治疗临床上严重耐药肠杆菌的感染。然而,随着NDMs和KPCs等碳青霉烯酶的出现和广泛传播,导致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感染后治疗无效。而且临床上已经出现同时携带ndm和mcr基因的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协同抗菌药物以控制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细菌性溶血素是细菌在致病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类重要毒力蛋白,常见的细菌性溶血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李斯特菌溶血素LLO、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和猪链球菌溶血素SLY等。细菌性溶血素可裂解组织细胞和协助细菌逃避机体免疫攻击和获取营养,在细菌感染建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敲除菌株在细菌性肺炎、乳房炎和肾炎等模型中毒力显着减弱,甚至缺失。因此,以细菌性溶血素为药物靶点进行抑制剂筛选是抑制细菌致病性的一种有效策略。综上,筛选获得一种可同时抑制耐药酶和毒力因子的天然化合物,这将可能极大的提高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开发药物的成本。本研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活性的抑制剂。经筛选发现,齐墩果酸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活性,同时对主要碳青霉烯酶如NDM-1、KPC-2和VIM-1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头孢菌素酶Amp 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不显着。此外,加入不同金属离子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发现,齐墩果酸仅在锌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对NDM-1的抑制作用受到影响,在其它金属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无显着影响,提示齐墩果酸并非特异性金属离子螯合剂。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和细菌染色试验等验证了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可显着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霉烯酶阳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FIC≤0.33±0.07),而舒巴坦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着的协同效果,而与美罗培南联合对NDM-1阳性大肠杆菌无显着的协同效果。齐墩果酸在远大于32μg/m L浓度条件下对受试菌株的生长无显着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单独使用不会诱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DM-1阳性大肠杆菌ZJ487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压力下可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为确定齐墩果酸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模型,通过小鼠存活率、肺组织菌落定殖、肺组织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靶器官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等指标评价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与单独青霉素G钠治疗相比,齐墩果酸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提高50.0%,而舒巴坦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的存活率提高37.5%,略差于齐墩果酸联合组。此外,单独齐墩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提示齐墩果酸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还具有其它药理学作用,我们推测其可能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相关毒力因子。为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和细胞保护试验等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在4μg/m L浓度条件下可显着抑制多种不同的细菌性溶血素的溶红细胞活性,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MH-S细胞和A549细胞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介导的损伤。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齐墩果酸单独使用可降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子动力学模拟、氨基酸定点突变和荧光淬灭等试验确定了齐墩果酸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蛋白的分泌和表达,而是与NDM-1蛋白和Hla蛋白通过范德华力直接结合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对突变子蛋白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和突变子菌株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验确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作为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双靶标抑制剂,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由细菌性溶血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和显着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为基于抑制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双靶标抗耐药致病菌感染新药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前期试验基础和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侯月[10](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 RMPP发生机制
    1.1 免疫功能紊乱
    1.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1.3 混合感染
    1.4 高凝状态
2 RMPP的实验室预测指标
    2.1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2.2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2.3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2.4 血清铁蛋白(serun ferritin, SF)
3 总结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PP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
2 儿童MPP规范诊治简介
    2.1 临床特征
    2.2 感染证据
    2.3 治疗原则
    2.4 疗效评价
3 儿童MRMP研究进展
    3.1 MRMP发生率
    3.2 耐药机制
        3.2.1 核糖体基因突变
        3.2.2 病原体自身功能改变
    3.3 MRMP临床意义
    3.4 MRMP诊断
    3.5 MRMP药物治疗
        3.5.1 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5.2 免疫抑制疗法
4 结语

(3)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抗生素概述
        1.1.1 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
        1.1.2 环璄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分布
        1.1.3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1.1.4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
    1.2 国内外抗生素研究进展
        1.2.1 国内污染研究进展
        1.2.2 国外污染研究进展
        1.2.3 风险评估方法
    1.3 环境中分析对象物质及特征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标准样品及试剂
        2.2.3 常规指标测定
        2.2.4 样品前处理
        2.2.5 仪器分析
        2.2.6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特征
    3.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3.1.2 表层水体样品采集
        3.1.3 沉积物样品采集
    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总检出情况
        3.2.1 总检出情况
        3.2.2 与国内水源水对比分析
    3.3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3.3.1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3.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组成差异分析
4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及环境行为研究
    4.1 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
    4.2 抗生素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
    4.3 抗生素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分配行为
5 环境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
    5.1 环境风险评价
        5.1.1 水体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1.2 沉积物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2 健康风险评价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病虫害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
        1.1.2 大环内酯类药物研究进展
    1.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2.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
        1.2.2 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3 杀黑星菌素已有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思路
第二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和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Streptomyces sp.NO1W98 菌株的发酵
        2.2.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发酵产物的提取
        2.2.3 结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treptomyces sp.NO1W98 发酵提取物的HPLC检测
        2.3.2 化合物1和2 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与质粒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所用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Supercos1 质粒载体的提取(碱裂解法)
        3.2.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基因组DNA Sau3 AI部分酶切
        3.2.4 SuperCos1质粒载体的Xba I酶切
        3.2.5 酶切后的基因组DNA及质粒载体去磷酸化
        3.2.6 SuperCos1质粒载体BamHI酶切
        3.2.7 酶切后的基因组DNA和载体的连接反应
        3.2.8 包装蛋白,包装反应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
    4.1 实验设备
    4.2 试剂和菌株
    4.3 实验方法
        4.3.1 Streptomyces sp.NO1W98的测序及蕴含基因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4.3.3 Streptomyces sp.NO1W98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及基因阻断突变株构建
        4.3.4 接合转移及PCR验证
        4.3.5 vtdA1基因阻断突变株(vtdA1)的回补
        4.3.6 Streptomyces sp.NO1W98 相关突变株的HPLC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Streptomyces sp.NO1W98 菌株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初步定位
        4.4.2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基因簇和边界基因的初步鉴定
        4.4.3 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推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5)放线菌新物种及拮抗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比较基因组学
        1.1.1 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2 放线菌新物种研究进展
        1.2.1 链霉菌新物种多相分类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2.2 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3 放线菌拮抗菌株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30 株链霉菌新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30 株链霉菌新物种基因组特征
        2.2.2 泛基因组分析
        2.2.3 系统发育分析
        2.2.4 30 株链霉菌新物种基因组抗性基因检测与验证
        2.2.5 30 株链霉菌新物种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6 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6 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基因组特征
        3.2.2 6 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基因组抗性基因检测与验证
        3.2.3 系统进化分析
        3.2.4 6 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3.2.5 6 株稀有放线菌新物种基因组比较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31 株放线菌拮抗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31株放线菌拮抗菌株的活性检测
        4.2.2 31 株放线菌拮抗菌株基因组特征
        4.2.3 31 株放线菌拮抗菌株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4.2.4 6 株微白黄链霉菌基因组比较分析
        4.2.5 12 株娄彻氏链霉菌基因组比较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2 株放线菌新物种的多相分类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菌株命名及保藏
        5.2.2 菌株表型特征分析
        5.2.3 菌株化学特征分析
        5.2.4 菌株基因型特征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研究概况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毒素研究概况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抗原外毒素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乙酰基转移酶A(Oat A)
    第3章 丹参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3.1 丹参提取物主要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3.2 丹参提取物主要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3.3 丹参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丹参提取物与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丹参提取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的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联用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对雏鸡人工感染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试验研究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7)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小鼠SMPP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国传统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临床试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病因病机
    2 组方来源
    3 方药分析
    4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3 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研究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磷霉素耐药性研究
        2.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研究
        2.7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9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第3章 细菌性溶血素研究进展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3.2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
        3.3 肺炎球菌溶血素(PLY)
        3.4 猪链球菌溶血素(SLY)
        3.5 产气荚膜梭菌溶血素(PFO)
        3.6 大肠杆菌溶血素
    第4章 主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4.1 齐墩果酸
        4.2 熊果酸
        4.3 山楂酸
        4.4 科罗索酸
        4.5 其它五环三萜化合物
    第5章 新型抗耐药菌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5.1 现有抗生素的改造和联合使用研究
        5.2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5.3 天然化合物在抗耐药菌感染中的替代策略研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筛选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协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齐墩果酸抑制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的发现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机制的确证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10)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指标[J]. 贾佳,贾春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12)
  •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J]. 李威,谢晓恬. 世界临床药物, 2021(12)
  • [3]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D]. 于婉柔.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D]. 张园.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放线菌新物种及拮抗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 谷磊. 塔里木大学, 2021
  • [6]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D]. 崔玉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7]基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炎症机制研究[D]. 齐兆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 姚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周永林. 吉林大学, 2021(01)
  • [10]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