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马安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

琼北马安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

一、琼北马鞍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董跃龙[1](2021)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典型熔岩隧道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中分布着40余座火山,至今发现了30余条熔岩隧道,熔岩隧道群整体规模大、数量多,火山地质遗迹丰富,是研究熔岩隧道成因、发掘熔岩隧道旅游价值的理想地点。本文以石山火山群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专项测量对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主景区内出露的几条典型熔岩隧道进行了研究,包括七十二洞熔岩隧道、仙人洞熔岩隧道、乳花洞熔岩隧道和火龙洞熔岩隧道。深入熔岩隧道内部,发现了大量包括熔岩钟乳石、熔岩石笋等在内的微地貌景观,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与结构特点。我们通过古地磁、K-Ar法、热释光以及地貌特征、地层接触关系等年代学资料,将琼北地区出露在地表的新生代火山岩期次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火山岩特性进行了重新的归纳总结,从早到晚分为6期,分别为蓬莱期(中新世)、金牛岭期(上新世)、多文岭期(早更新世)、东英期(中更新世)、道堂期(晚更新世)、雷虎岭期(全新世),其中雷虎岭期又可细分为雷虎岭亚期、昌道亚期和马鞍岭亚期。根据熔岩流的分布范围、展布形态、火山岩期次及特征与熔岩隧道的所处位置、延展形态、内部结构、火山岩特征相对比,我们认为乳花洞、火龙洞形成于马鞍岭亚期晚期,仙人洞、七十二洞形成于马鞍岭亚期前中期,根据测年数据分析我们判断几条熔岩隧道都应该形成于距今8-10ka的第四纪全新世马鞍岭期。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分析了熔岩隧道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条件、火山岩类型和侵蚀作用。通过熔岩流特征、隧道形态、结构特点等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出:仙人洞、乳花洞和火龙洞形成模式与平稳流限制性地形模式相符合,七十二洞与平稳流非限制性地形模式相符合。其它关于隧道内的特殊结构特征,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说明。在国内,与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发现的熔岩隧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优势,同时相比于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瑟斯顿熔岩隧道、韩国济州岛熔岩隧道、冰岛火山熔岩隧道等世界上着名的熔岩隧道,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熔岩隧道也具有其世界级的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

段政,张翔,周翠,余明刚,褚平利,洪文涛[2](2021)在《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琼北火山群是雷琼火山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以及玄武质岩浆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该区第四纪火山主要沿NW向的长流—仙沟断裂集中分布。研究区内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典型,火山机构完整、保存程度高,火山喷发方式多样。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将该区火山地质遗迹及相关资源分为6个大类、4个类、14个亚类及39个小类,并将之与我国典型的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火山地质及相关资源方面的优势,重点指出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的地学研究意义。

孙翔宇,詹艳,赵国泽,赵凌强,邓琰,胡亚轩,胡久常,向小娟[3](2020)在《琼东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大地电磁三维探测》文中研究说明海南琼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最强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地震。最新的水准、形变测量以及In SAR资料揭示在琼山7.5级大地震震中以南的地区存在1条SN向展布的沉陷区,沿该区小地震活动频发,即铺前湾—冯家湾小地震密集条带,有研究推测该小地震密集条带与深部岩浆系统的发育有关。为了进一步探测研究琼东北火山区火山岩浆系统的深部结构、地下介质属性、小地震活动和形变变化与火山深部岩浆系统分布的深层关系,2017年初在琼东北地区以雷虎岭-马鞍岭火山区为中心针对2条剖面开展了大地电磁探测,使用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对其电性结构进行分析,并使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沿剖面的三维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探测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琼东北火山区下方的介质属性和低阻体的赋存范围,并发现琼东北地区的电性结构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电阻率值东高西低。此外,在琼东北地区地壳中存在2个低阻体,分别为海南岛西北部澄迈县区域(即雷虎岭和马鞍岭火山口西侧)下方中地壳碗状向W倾斜的低阻体和龙泉下方的低阻体;而在海南岛东北部的铺前湾—冯家湾小地震密集条带与地面沉陷区的深部并没有低阻介质赋存,排除了小地震是由于壳内火山岩浆活动引起的可能。

李薇[4](2020)在《琼北长流地区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文中认为琼北地区地震与火山活动强烈、活动断裂广泛发育。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灾害等密切相关,它对城市建设以及人类生活都存在潜在威胁,沿发震断裂产生的地表错动是严重的位移带和破坏带。查明琼北地区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可以为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跨断裂带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及海南岛自贸区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高密度电法和浅层人工地震探测与跨断裂带钻孔联合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光释光(OSL)与14C测年,初步建立了琼北长流地区第四纪地层序列;通过对琼北长流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空间展布特征、运动方式及第四纪活动性的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断裂带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通过应力场转化的初步研究,探讨了北北东向断裂带的形成机制。获得如下认识及成果:1、厘定了琼北长流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层序。研究区地层主要包括上新世海口组、早更新世秀英组、中更新世北海组及多文组、晚更新世道堂组及八所组与全新世琼山组和烟墩组。为研究区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奠定了地层基础。2、对琼北长流地区主要断裂带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第四纪活动性研究。马袅-铺前断裂带西段由三条近平行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该断裂在3116ka B.P.发生过两期活动,第一期表现为南北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累计垂直位移3.3m,第二期为南倾正断活动。琼华-莲塘断裂带由两条倾向相反的正断层组成地垒构造,F6-1与F6-2为背向倾斜的正断层,最新活动时间不晚于98.9ka B.P.。3、在琼北地区首次发现北北东向的老城-西秀断裂带,并对其活动时间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该断裂带由四条近平行展布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其中局部出现雁列式反倾断层。其中F15-2活动的时间为8.906.45ka B.P.,F15-4活动时间为6.705.41ka B.P.。不同时代断错位移量表明,老城-西秀断裂带至少自上新世开始形成,琼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导致了北北东向断裂带的形成。该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的证据表明,新华夏构造应力场现今可能尚在持续作用。

董跃龙,穆海鑫,张丽傧,赵志威,陈鸿翔,赵志中[5](2019)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典型熔岩隧道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中分布着40余座火山,至今发现了30余条熔岩隧道,熔岩隧道群整体规模大、数量多,火山地质遗迹丰富,是研究熔岩隧道成因、发掘熔岩隧道旅游价值的理想地点。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专项测量对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内出露的典型熔岩隧道进行了研究。深入熔岩隧道内部,我们发现了大量包括熔岩钟乳石、天窗等在内的微地貌景观,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与结构特点。基于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地质公园内典型熔岩隧道的形成机制,得出了七十二洞、仙人洞、乳花洞、火龙洞等隧道的形成方式。

许建东,于红梅,周本刚,崔文玲,杜龙,魏费翔[6](2019)在《核电厂选址的火山安全评价与灾害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核电厂址的选址和核电设施运行过程中的火山安全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重要议题。在过去的核电选址和安全运行评价的过程中,对火山灾害的考虑仅局限于已知10ka内喷发过的全新世火山。201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了IAEA/SSG-21号火山安全标准专用安全导则,基于板块俯冲带火山岛弧系统火山活动的特点,提出在过去10Ma内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区在未来也可能发生火山活动,是评估一座火山在未来是否将发生任何火山活动的合理依据。同时,IAEA/SSG-21也针对火山熔岩流、碎屑流和火山灰空降等火山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火山灾害现象的安全评估范围。文中以IAEA/SSG-21号《核设施厂址火山灾害评估》为技术依据,针对中国火山活动的特点,改进了中国大陆核电厂选址的火山灾害评估技术方法,并以海南琼北火山区为例,编制了适应IAEA/SSG-21导则的火山灰灾害概率图。文中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大陆核电厂选址和核设施安全运行过程中的潜在火山灾害评估提供技术途径。

刘营,胡道功,许顺芳,李子梁,陈超[7](2020)在《琼北第四纪火山区电各向异性结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琼北地区广泛发育第四纪火山,然而其稳定性及与长流-仙沟断裂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琼北第四纪火山区,获得了覆盖雷虎岭火山系统的184个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相位张量分析指示了电各向异性的存在,采用一维各向异性反演获得了地下电各向异性结构.结果显示浅部(~1~5 km)最小电阻率方向近平行于长流-仙沟断裂;而深部(~5~15 km)近南北向,与断裂斜交.研究表明长流-仙沟断裂不是深大断裂,且并不控制深部岩浆路径;深部各向异性可能反映了一个存储含盐流体的高孔隙度区域,其来源于更深位置的部分熔融,而这指示雷虎岭火山系统当前处于休眠状态.

胡亚轩,许建东,刘国明,宋尚武,李煜航[8](2018)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岩浆活动的不同阶段引起地表变化不同。地表形变受压力源大小、形状、深度及岩浆运移速率等影响;另外火山类型不同,地形不同,形变特征也不同。地表形变幅度范围很大,为1×10-7—1米量级。火山区形变监测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状态,有助于进行喷发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形变监测从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技术逐渐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GNSS和InSAR等大地测量新技术,火山区形变时空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缩短了预测时间。我国火山形变监测开始较晚,现已在长白山天池、腾冲以及海南等主要火山区开展监测。传统的连续测量以地倾斜观测为主;新技术主要以流动GNSS监测为主,连续观测站少,InSAR技术研究时间密度不够;目前形变监测还不能实现很好的时空覆盖。

袁浪兴,史佑海,成夏岚,秦昊林,王文龙,赵坤坤,祝志欣,王华锋[9](2017)在《海口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的维管植物多样性》文中指出马鞍岭火山口地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南部,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城市海岛火山群,具有热带及向南亚热带过渡生物群落的典型特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植物区系,并推测了其可能的起源与演化历史。结果显示:海口马鞍岭火山口地区共有维管植物284种,隶属88科241属,其中本地种194个、外来入侵种23个、逸生种19个、归化种31个、栽培种40个。珍稀濒危植物4种,包括被《IUCN红色名录(2013)》列为易危物种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列为易危物种的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和濒危物种荔枝(Litchi chinensis)。总体来说,马鞍岭火山口地区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次生林和撂荒地)中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显着(P<0.05),而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着。人工林与撂荒地间的谱系多样性差异显着(P<0.05),而次生林与这两者的差异都不显着。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其区系成分与广东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而与越南及广西的植物区系的联系较远。本文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植物区系、植物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高维,舒晴,谢顺盛,蔡水库[10](2016)在《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琼北地区发育大量新生代火山岩,是了解东南亚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本文利用琼北地区最新航磁资料,采用航磁ΔT原始数据进行化极、垂向一阶导数等频率域转换处理等方法,并结合琼北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其它资料,对琼北新生代火山岩区域航磁特征以及典型地区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琼北东部与西部区域磁场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其东部具有平缓变化的负磁场特征,而中—西部具有强烈升高正磁场特征,这可能与琼北平缓变化的负背景场上叠加的新生代火山岩磁性强弱以及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有关。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航磁异常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其内环航磁异常表现为不规则椭圆状负磁异常,负异常周围被环形升高的串珠状正磁异常所包围,该类航磁异常可能由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引起;第二类其外环由多个圈闭不规则的串珠状正磁异常组成,环形构造内部总体为负异常,但中心分布两个强度较大的正异常,该类航磁异常可能与早期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并叠加晚期磁性玄武质岩浆活动有关。

二、琼北马鞍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琼北马鞍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海口石山火山群典型熔岩隧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火山熔岩隧道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火山熔岩隧道研究进展
        1.1.2 调查方法概论
        1.1.3 研究区现状
    1.2 选题意义与选题依据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问题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2.1 石山火山群交通位置
    2.2 石山火山群自然地理概况
    2.3 石山火山群地质概况
第三章 火山熔岩隧道地貌及其分布
    3.1 典型火山熔岩隧道地貌特征及分布
        3.1.1 仙人洞熔岩隧道
        3.1.2 七十二洞熔岩隧道
        3.1.3 火龙洞熔岩隧道
        3.1.4 乳花洞熔岩隧道
    3.2 熔岩隧道内微地貌景观与成因
        3.2.1 凹槽和划痕
        3.2.2 天窗和天生桥
        3.2.3 熔岩石笋
        3.2.4 岩阶和管中管
        3.2.5 熔岩钟乳石
        3.2.6 逃气孔
        3.2.7 洞顶内衬同心层
        3.2.8 纵向和横向裂缝
        3.2.9 次生沉积矿物
    3.3 熔岩隧道内动植物
        3.3.1 隧道内特殊景观“冰晶”
        3.3.2 动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熔岩隧道火山年代学
    4.1 火山岩年龄测定概述
    4.2 火山岩活动期次与特征
        4.2.1 中新世蓬莱期火山岩
        4.2.2 上新世金牛岭期火山岩
        4.2.3 早更新世多文岭期火山岩
        4.2.4 中更新世东英期火山岩
        4.2.5 晚更新世道堂期火山岩
        4.2.6 全新世雷虎岭期火山岩
    4.3 火山喷发方式
    4.4 典型熔岩隧道的形成时代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熔岩隧道成因机制
    5.1 熔岩隧道经典形成模式
        5.1.1 平稳流限制性地形模式
        5.1.2 非平稳流限制性地形模式
        5.1.3 平稳流非限制性地形模式
    5.2 熔岩隧道影响因素
        5.2.1 地形、地貌
        5.2.2 火山岩类型
        5.2.3 机械侵蚀和热侵蚀作用
    5.3 石山火山群典型熔岩隧道成因机制
        5.3.1 七十二洞熔岩隧道
        5.3.2 仙人洞熔岩隧道
        5.3.3 火龙洞、乳花洞熔岩隧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内外熔岩隧道对比与评价
    6.1 国内典型熔岩隧道比较
    6.2 国外典型熔岩隧道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结论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火山活动期次与特征
    2.1 第I期火山活动产物:始新世流沙岗期火山岩
    2.2 第Ⅱ期火山活动产物:渐新世木棠期火山岩
    2.3 第Ⅲ期火山活动产物:中新世蓬莱期火山岩
    2.4 第Ⅳ期火山活动产物:上新世金牛岭期火山岩
    2.5 第V期火山活动产物:早更新世屯昌期火山岩
    2.6 第VI期火山活动产物:早更新世琼山期火山岩
    2.7 第VII期火山活动产物:中更新世德义岭期火山岩
    2.8 第VIII期火山活动产物:晚更新世道堂期火山岩
    2.9 第IX期火山活动产物:全新世雷虎岭期火山岩
    2.1 0 第X期火山活动产物:全新世马鞍岭期火山岩
3 火山地质遗迹类型
4 火山地质遗迹分布及特征
    4.1 火山岩相剖面
        4.1.1 火山锥岩相剖面
        4.1.2 熔岩流单元岩相剖面
        4.1.3 涌流堆积岩相剖面
    4.2 火山机构地貌
    4.3 火山熔岩地貌
    4.4 熔岩湿地地貌
5 琼北地区与我国典型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对比分析
6 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
    6.1 大地构造学意义
    6.2 火山学研究意义
    6.3 地貌学研究意义
图版说明

(3)琼东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大地电磁三维探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构造、火山分布和大地电磁剖面
2 野外观测和数据分析
    2.1 数据采集和处理
    2.2 区域维性分析
3 三维反演
4 深部电性结构和火山结构讨论
    4.1 火山区主要断裂带的深部延展状况和深部电阻率结构特征
    4.2 琼东北火山区岩浆系统介质的电阻率属性和可能的岩浆囊赋存形态
    4.3 琼东北火山区岩浆系统介质的电阻率属性和小地震、其它地球物理场分布的关系
5 结论

(4)琼北长流地区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长流地区第四纪活动断裂研究现状
        1.2.2 隐伏断裂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琼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1 位置与交通
    2.2 地质构造及活动断裂特征
    2.3 区域新生代地层
    2.4 地震活动特征
    2.5 第四纪火山活动特征
第三章 马袅-铺前断裂带西段晚更新世活动特征
    3.1 马袅-铺前断裂带西段几何展布
    3.2 晚更新世断裂活动的主要证据及运动性质的判定
        3.2.1 晚更新世断裂活动的主要证据
        3.2.2 运动性质的判定
    3.3 断裂活动时代的测定
第四章 琼华-莲塘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4.1 琼华-莲塘断裂带几何学特征
    4.2 活动断裂的地貌证据
    4.3 断裂第四纪活动时代的约束
        4.3.1 苍龙村剖面
        4.3.2 琼华村剖面
        4.3.3 海口砖瓦厂剖面
    4.4 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第五章 老城-西秀断裂带的发现及第四纪活动性
    5.1 老城-西秀断裂带的新发现及其空间展布
    5.2 老城-西秀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的证据
        5.2.1 构造地貌特征
        5.2.2 地球物理特征
        5.2.3 钻探验证
        5.2.4 断层活动时代的确定
    5.3 老城-西秀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5.4 北北东向断裂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意义初探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核电厂选址的火山安全评价与灾害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IAEA火山灾害评价技术要求
    1.1 火山现象与潜在灾害
    1.2 火山灾害评估方法
2 火山灰灾害评估案例
    2.1 火山灰灾害评估数学模型
    2.2 火山灰灾害概率评估实例
3 结论与讨论

(7)琼北第四纪火山区电各向异性结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琼北火山区MT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2 三维各向异性模型的一维各向异性反演数值试验
3 琼北火山区电各向异性结构
4 讨论与结论

(8)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形变监测新技术
2 形变模型及监测网布设
3 中国主要火山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监测
    3.1长白山天池火山
    3.2 云南腾冲火山
    3.3 海南火山
4 结论

(9)海口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的维管植物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野外调查
    1.3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1.4 生物多样性数据分析
    1.5 谱系树的建立及谱系多样性
2 结果
    2.1 植物科属组成与物种丰富度
    2.2 植物的组成类型
    2.3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2.4 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
3 讨论
    3.1 马鞍岭火山口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比较
    3.2 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
附录Supplementary Material

(10)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地球物理场特征
    2. 1 区域磁场特征
    2. 2 琼北火山岩磁化率特征
3 琼北火山构造的航磁数据处理
    3. 1 航磁 ΔT化极处理
    3. 2 航磁 ΔT垂向一阶导数处理
    3. 3 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 火山构造的圈定及其航磁异常特征
    4. 1 金鸡岭火山构造航磁异常特征
    4. 2 琼北东英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
    4. 3 琼北多文岭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
5 讨论
    5. 1 琼北区域航磁异常特征成因分析
    5. 2 琼北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成因分析
    5. 3 对琼北典型地区火山构造的预测
6 结论

四、琼北马鞍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口石山火山群典型熔岩隧道调查研究[D]. 董跃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2]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J]. 段政,张翔,周翠,余明刚,褚平利,洪文涛. 地球学报, 2021(01)
  • [3]琼东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大地电磁三维探测[J]. 孙翔宇,詹艳,赵国泽,赵凌强,邓琰,胡亚轩,胡久常,向小娟. 地震地质, 2020(03)
  • [4]琼北长流地区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D]. 李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典型熔岩隧道调查研究[A]. 董跃龙,穆海鑫,张丽傧,赵志威,陈鸿翔,赵志中.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4届年会暨福建龙岩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六集), 2019
  • [6]核电厂选址的火山安全评价与灾害评估[J]. 许建东,于红梅,周本刚,崔文玲,杜龙,魏费翔. 地震地质, 2019(05)
  • [7]琼北第四纪火山区电各向异性结构及其地质意义[J]. 刘营,胡道功,许顺芳,李子梁,陈超. 地球科学, 2020(01)
  • [8]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应用[J]. 胡亚轩,许建东,刘国明,宋尚武,李煜航. 震灾防御技术, 2018(02)
  • [9]海口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的维管植物多样性[J]. 袁浪兴,史佑海,成夏岚,秦昊林,王文龙,赵坤坤,祝志欣,王华锋. 生物多样性, 2017(10)
  • [10]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的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高维,舒晴,谢顺盛,蔡水库. 地质论评, 2016(01)

标签:;  ;  ;  ;  

琼北马安岭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期次划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