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伤断指再植的体会

复合伤断指再植的体会

一、复合伤中断指再植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婉红[1](2019)在《27例断肢再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27例断肢再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及功能康复情况。方法 27例断肢再植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后,观察患肢成活情况。结果 20例成活良好;3例出现动脉危象,复行神经血管肌腱探查吻合术后成活良好;2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予以甲板拔出、甲床放血治疗后患指存活良好;1例出现患指皮肤小面积坏死,未见指骨外露,经换药后痊愈,患指存活良好;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后继发动脉危象,断指坏死。结论对断肢再植术后患者采取多种围手术期护理,拥有较高的患肢生存率、康复效果较好,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尤科[2](2018)在《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访甲床撕脱情况对于拇手指脱套伤再植术后甲床成活的影响。探讨甲床损伤对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影响,丰富此类损伤修复治疗经验。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5年7月,诊断为拇手指单指皮肤脱套伤,并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再植脱套皮肤均成活的病例75例75指。根据患者术前甲床伤情,将病例分为甲床撕脱、甲床未撕脱2个组别,甲床撕脱组33例,甲床未撕脱组42例。2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伤指部位、伤指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距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手术至少6月。重点随访甲床成活情况。利用SPSS19.0软件对随访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甲床坏死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75例患者再植的脱套皮肤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5月)。甲床撕脱组中,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6月),甲床坏死10例,坏死率30.3%;甲床未撕脱组中,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4月),甲床坏死5例,坏死率11.9%。2组在随访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2组在甲床坏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拇手指单指皮肤脱套伤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术后,甲床撕脱组的术后甲床坏死率明显高于甲床未撕脱组。甲床撕脱对脱套皮肤的术后存活情况无明显影响。

姜永[3](2017)在《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与诊断名称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伤分类是战伤统计、战伤救治、减员分析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军战伤分类体系基本完善,但是随着高新技术武器的发展和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卫勤信息化保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发展。四肢战伤在全身战伤中一直处于高发地位,而且伤后留残情况比较多,严重影响伤残军人的生活质量。不符合我国综合实力大发展的国情。而且,目前没有四肢战伤的伤情分类,也没有统一规范的诊断名称。本文主要在对历次战争中四肢战伤发生特点规律进行分析、对未来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未来作战四肢战伤发生特点规律进行分析、查阅《国际疾病与健康有关问题分类》第10版、《实用外科学》、标准化相关理论、命名规则、命名方法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系统分析、科学研究、对比分析后初步形成一套四肢战伤的大致分类体系。在此四肢战伤伤情分类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的方式针对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向卫勤、创伤外科、信息标准化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并对专家咨询结果按照专家权威性、项目评分值、项目评分的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后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表。根据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表,结合野战外科一般损伤的名称要素、命名方法、命名原则和命名特点,查阅国际疾病分类和国际疾病命名法中疾病的命名方法,分析一般疾病的命名方法和命名规律,形成四肢战伤规范诊断名称的四要素理论。根据四肢战伤四要素诊断名称理论建立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谱。希望能够在我军广泛应用,形成全军统一的四肢战伤诊断名称的标准,消除军内外、兵种间关于四肢战伤诊断的分歧和误解,达成战伤诊断的初步统一。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和诊断名称规范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总结了国内外历次战争的有关四肢战伤的特点、救治规律的战伤资料,介绍战伤、四肢战伤、诊断、战伤诊断、标准化基础知识等相关理论,对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和规范诊断名称的需求进行初步分析;第二,分析未来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未来作战四肢战伤发生的特点规律;第三,根据目前我军战伤伤票中的分类特征,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的第十次修订本确定的损伤分类轴心,查阅《实用外科学》等文献资料,经过专家咨询法,并且按照咨询结果对四肢战伤根据咨询结果建立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表;第四,对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评分进行综合考虑,包括专家权威系数、评分结果的均值、评分结果的变异系数等,对于专家的其他建议经过咨询导师,查阅最新文献资料,结合战伤的实际情况后采取科学地处理方法,确立最终的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表;第五,经过建立四肢战伤的分类体系后,以四肢战伤分类体系表为基础,系统分析关于国际疾病分类中损伤部分名称要素和命名方法、《实用外科学》中损伤部分诊断名称和关于四肢创伤的诊断名称和要素、军队医院实际工作中颅脑创伤诊断名称的诊断要素,得出一般损伤的命名要素和诊断名称排列方案,并统计一般损伤诊断名称排列方案的构成比,据此分析四肢战伤诊断名称要素和可能的排列组合方案,经过查阅有关一般诊断和损伤诊断的命名方法、命名特点和命名原则,形成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第六,在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基础上,构建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谱,并初步探讨对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谱应用对策分析和下一步四肢战伤诊断编码的分析。本论文所做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四肢战伤伤情分类表;初步建立了四肢战伤诊断名称规范;初步构建了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谱。但是本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亟待完善,比如四肢战伤伤情分类表在实际战争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四肢战伤规范的诊断名称谱过于繁多,其中一些在实际情况中发生率很低或者基本不可能发生的诊断名称的存在造成了信息量过大,占用了有限的战场资源。这些不足需要我们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克服和完善。

王克明[4](2017)在《指尖离断修复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比较指尖离断后行残端修复术和断指再植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手的功能差别,为临床提供参考。Meta分析和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对手指功能和外形的要求来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研究一:收集108例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患者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即50例断指再植组和58例残端修复组。再植组接受再植修复术,残端修复组接受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或者临指皮瓣进行修复。统计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检测术后手指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静态两点辨别觉试验、远指间关节和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VAS法(Visuall Analog Scale)评估患指术后疼痛感、Tinel征、满意度和随访。研究二:在MEDLINE中查找关于指尖离断后进行残端修复术的英文文献,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章被纳入研究:1)有原始数据;2)至少包括5例一期残端修复指尖缺损损伤病例;3)手指缺损分别包含有远指间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的;4)对于手术后的功能或者结果分析报道,至少包含下列一种情况:静态两点辨别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畏寒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的运动幅度和重新返回工作的时间,统计残端修复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研究三:结合第一部分的结论针对428名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手指离断后是否进行再植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对治疗的选择差异性。研究结果:研究一:再植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6%,应用ca残端修复的成功率为98%。再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残端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住院时间再植组为5天,局部皮瓣组为1天,总花费再植组为30527¥,残端修复为3145元。手术时间再植组4±0.4小时,残端修复组1±0.2小时。回访次数局部皮瓣组24次,再植组32次。恢复时间、静态2PD、远/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8.9±0.9w、5.0±1.5mm、68.5±7.9度和89.5±4.6 度,残端修复组分别为 5.5±0.7 w、5.3±2.1 mm、66.1±6.7 度和 90.4±5.0 度,再植组术后的3个月VAS无痛、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分别22例(44.0%)、20例(40.0%)和8例(16.0%),Tinel征1级和2级别分别为25例(43.1%)和25例(43.1%),不存在3和4级Tinel征。再植组术后的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9例(58.0%)、10例(20.0%)、8 例(16.0%)和 3 例(6.0%),残端修复组分别为 30 例(51.7%)、14 例(24.1%)、10例(17.2%)和4例(6.9%),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随访中位数为1.2年。研究二:经过对1538篇文献进行筛选,38篇符合标准。27篇报道静态两点辨别觉,20篇报道有畏寒,8篇报道有手指的运动幅度,18篇报道有残端修复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经统计处理,平均静态两点辨别觉为5.6mm。平均有24%的患者有畏寒症。4篇文献报道了近指间关节的活动度,其平均活动范围在94度。4篇文献报道了远指间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在66度。3篇拇指掌指关节平均54度,4篇拇指指间关节平均71度。指尖缺损后进行残端修复术的平均恢复时间47天。研究三:共有460名受试者接受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428份,354名受试者(83%)选择断指再植的方法,74名(17%)受试者选择残端修复术。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倾向于选择残端修复的方法,在了解了两者的优缺点以后,选择发生了显着的差异性30岁以下的人有47%的选择了残端修复术,50岁以上的人有35%的人选择残端再植术。高中及以下学历者有33%的人选择了残端修复术,在了解了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后,高中及以下的人有55%的人选择残端修复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研究结论:手指指尖离断后的组织缺损修复,进行残端的再植和残端修复手术两种修复指尖缺损可以达到接近正常的皮肤感觉及满意的运动功能。残端修复术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花费和住院时间都较断指再植低,而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断指再植。并通过Meta分析发现手指指尖离断后进行残端修复术的功能结果与我们的接近,其手指指腹的感觉功能、运动幅度均可以达到近乎正常的功能,患者重新回到工作中的时间在6周左右。进一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30岁以下的人群和50岁以上人群,相比其他年龄段更倾向于选择残端修复术。30-50岁之间的人对手的功能和美观外形要求更高,选择断指再植的倾向性更大。术前宣教对于患者适当选择手术方案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进行临床决策分析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为临床中适当的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徐磊,巨积辉,刘新益,金光哲,侯瑞兴[5](2016)在《拇手指骨皮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拇手指骨皮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5年6月,对19例19指骨皮复合组织块进行原位再植术,其中16例16指采用缝合动脉主干或分支、1例1指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离体组织块的血供,静脉均采用组织块内掌侧或背侧的静脉与患指相应静脉吻合;2例2指因复合组织块毁损严重而行指体缩短再植术。结果 17例17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及2例2指缩短再植指体均成活,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尤血管危象发生。随访7个月11.5年,平均5.6年。再植复合组织块皮色红润,感觉恢复S2S4级,指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指,良4指。结论骨皮离体复合组织块,只要组织块相对完整,应尽量选择再植,可以恢复手部组织的连续性,重建手指的功能。

黄国英,黄东,张惠茹,吴伟炽,余超群[6](2016)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在手指复合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在手指复合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采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对26例32指复合组织块离断进行原位再植,离断组织块大小为1.0cm×0.5 cm×0.4 cm4.2 cm×2.5 cm×0.8 cm,根据组织块内血管情况适当选择非生理性血运重建方式,其中静脉动脉化18例22指,动脉静脉化8例10指。结果有3例因感染而再植失败,其余再植组织块均成活,成活率为93.75%(30/32指)。术后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放血、局部肝素注射等处理后组织块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成活组织块颜色红润,外形无萎缩,指间关节活动良好,Tamai评分结果为(78.40±11.42)分,优良率81.25%(26/32指)。结论应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技术原位再植离断手指复合组织块可获得满意的成活率及外观、功能恢复,但对于体积较大的组织块应慎重采用非生理性血运重建。

李刚[7](2015)在《基于“祛瘀生新”治则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显微外科术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验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祛瘀生新治则指导下复元活血汤方对大鼠离断股动脉显微吻合术后模型“血-脉-物”级联新生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显微外科血管损伤修复术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评估其对血管损伤术后“血、脉、物”级联新生的有效性干预,挖掘该治则在本领域的内涵与外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制备大鼠股动脉离断吻合修复术模型,分别采取生理盐水、复元活血汤方、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罂粟碱、低右罂粟碱与复元活血汤方联合应用进行术后干预,24小时、3天、7天、15天时进行相应指标观测。从“瘀祛”后“生新血、脉、物”三角度评定术后组织新生修复疗效。应用四个时间点血流变、血清6-Keto-PGF10、TXB2含量测定评价血流状态的改变即“生新血”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组织中VEGF、Flk-1、A ng-1、Tiel mRNA,血管组织标本在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及扫描、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观测,对血管修复新生即“生新脉”药物干预后结果进行评定;借助靶向肌肉组织匀浆SOD活力、MDA含量的测定评价肌肉组织及其微循环结构中相应的状态变化,即“生新物”级联新生情况。综合上述三方面对组织修复新生进行系统总结,从理论上解析“祛瘀生新”治则在显微外科的含义。结果:显微外科血管修复术后复元活血汤干预组大鼠血流变、血清6-Ket o-PGF10、TXB2含量方面与抗凝解痉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均显着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生新血”部分指标较西药组更为优异。复元活血汤组或中西药联用组在大鼠血管组织中VEGF. Flk-1、Ang-1、Tiel mRNA表达即“生新脉”方面整体显着优于两对照组(p<0.05),血管组织标本在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及扫描、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观测方面也较对照组为优,联合用药组提示对于早期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面较单纯应用中药为优,电镜定量观测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靶向肌肉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应用中药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定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即“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大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后各级组织新生方面有正向干预作用,其在显微外科术后进一步疗效作用及该理论的治疗指导意义可通过临床研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祛瘀生新治则指导下复元活血汤方干预大鼠坐骨神经吻合术后血-脉-物级联新生及神经修复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显微外科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评估其对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血、脉、物”级联新生及神经修复的有效性干预,同时挖掘该治则在本领域的内涵与外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制备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修复术模型,分别采取生理盐水、复元活血汤方、甲钴胺进行术后灌胃给药干预,1周、4周、8周、12周时进行相应指标观测,从“瘀祛”后“生新血、脉、物”三角度评定术后组织新生修复疗效。通过相应时间点血清EPO,组织CD34、VEGF蛋白表达等方面,验证复元活血汤对显微外科术后血、脉新生的促进作用,即“祛瘀生新”法在周围神经术后微循环血管新生与改善神经再生环境的作用;借助荧光金逆行示踪,BDNF、Par-3、PO. S100等神经新生相关因子mRNA测定,NGF、胶原蛋白含量评估,再生神经光镜、电镜观测联合电生理、行为学分析和瘢痕评定等指标,探讨复元活血汤在“生新血、脉”基础上加速体内神经新生修复的作用;同时通过靶向肌肉形态、组织学变化分析该理论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血管新生、神经再生、靶向肌肉新生“血-脉-物”级联新生的关联。结果:显微外科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复元活血汤干预组大鼠相应时段E PO、VEGF、CD34蛋白表达均显着优于两对照组(p<0.05),即“血、脉新生”指标为最优。复元活血汤组在荧光金逆行示踪,BDNF、Par-3, PO, S100mRNA表达测定方面与甲钴胺组疗效相当(p>0.05),均显着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在神经电生理、行为学分析等部分时段指标测定结果较甲钴胺组更为优异(p<0.05)。NGF、胶原蛋白含量评估,瘢痕评定三头肌湿质量等指标观测结果均提示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中药各时段与对照两组比较疗效均相对更优。综合评定复元活血汤中药组疗效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甲钴胺组相当,即“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大鼠显微外科周围神经修复术后各级组织新生方面有正向干预作用,其在显微外科术后进一步疗效作用及该理论的治疗指导意义可通过临床研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临床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祛瘀生新治则指导下辨证应用复元活血汤方干预断指再植术后成活及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目的:客观评价“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探讨其“血、脉、物”级联新生与断指再植术后早期成活、后期功能等方面的治疗作用,进一步从临床中揭示该治则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内涵与外延。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并行再植手术后,两组在早期抗凝解痉药物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全程口服复元活血汤作为术后核心治疗内容。通过早期各时段血流变、凝血四项测定及成活等级,综合评定早期成活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从X线检查、微循环指标观测及功能等级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评定验证“祛瘀生新”理论指导下复元活血汤方通过“血、脉、物”级联新生对于断指再植术后各阶段的治疗效果。借助断指再植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分析“祛瘀生新”治则在本领域的概念内涵。结果:术后复元活血汤治疗组早期各时段血流变、凝血四项指标、成活等级评定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即应用中药在早期“血、脉”新生基础上对再植手指成活各方面疗效更为优异。治疗组在术后随访X线观察、微循环指标观测及功能等级量化评分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即应用中药在后期“脉、物”级联新生基础上,对再植手指成活后各相关组织修复新生及功能改善方面疗效均较对照组为优。综合评定“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对临床中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各级组织新生疗效方面有正向干预意义。第二部分祛瘀生新治则指导下辨证应用复元活血汤方干预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后成活及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目的:客观评价“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在显微外科复合组织瓣移植术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探讨其“血、脉、物”级联新生与复合组织瓣移植术后早期成活、后期功能、各组织再生等方面的治疗作用,深层次揭示该治则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内涵与外延。方法:将40例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并行游离移植手术后,两组在早期抗凝解痉药物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全程口服复元活血汤作为术后核心治疗内容。通过早期各时段血流变、凝血四项测定、组织瓣成活状态等级、供区植皮成活、血循等情况综合评定早期复合组织瓣成活及供区修复愈合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供受区骨质X线检查计量平分,双侧肢体血循、肌力、局部愈合情况,组织瓣血循、感觉、微循环定量指标观测及相应等级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供受区组织修复新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评定验证“祛瘀生新”理论指导下复元活血汤方通过“血、脉、物”级联新生对于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各阶段的治疗效果。借助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临床试验进一步分析“祛瘀生新”治则在本领域的概念内涵。结果:术后复元活血汤治疗组早期各时段血流变、凝血四项测定、皮瓣成活状态等级、供区植皮成活、血循等情况大部分计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即应用中药在早期组织新生基础上对游离组织瓣成活方面、供区修复愈合方面疗效更为优异。治疗组在术后随访供受区骨质X线检查计量平分,双侧肢体血循、肌力、局部愈合情况,组织瓣血循、感觉、微循环等定量指标或等级量化评分指标方面大部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即应用中药在后期“血、脉、物”级联新生基础上,对游离胫骨皮瓣移植术供受区各相关组织修复新生及功能改善方面疗效较对照组为优。综合评定“祛瘀生新”治则治法理论及其代表方药复元活血汤,对临床中显微外科组织瓣游离移植术后各级组织新生疗效方面有正向干预意义。

何凌锋[8](2014)在《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讨论对于1-2指离断行再植术且无大量失血及血压降低的患者,早期停止绝对卧床及改良扩容药物的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体存活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探讨该方案在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将行1~2指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7例(72指)予以卧床时间改良方案(术后绝对卧床三天;早期活动),对照组65例(78指)予以传统方案,记录再植指体血运及存活率,并统计患者住院的舒适度情况,予以统计学比较。将1-2指离断行再植术且无大量失血及血压降低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三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I组),羟乙基淀粉组(II组),乳酸林格液(III组)。记录再植指体血运及存活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予以统计学比较。结果3天结束绝对卧床并没有对12指离断的患者的再植指体的血管危象发生及最后成活有明显的影响。与传统绝对卧床7天的方案相比,提前停止绝对卧床改为局部制动对于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的存活率的影响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该方案能减少卧床产生的并发症,提升治疗舒适度(P<0.05)。使用乳酸林格液来代替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对于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的存活率的影响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方案确实有效地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P<0.05),同时对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没有造成影响。(P<0.05)。结论虽然仍然缺少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数据的支持,但在本次研究中,3天结束绝对卧床并没有对12指离断的患者的再植指体的血管危象发生及最后成活有明显的影响。提前停止绝对卧床能减少卧床产生的并发症,提升治疗舒适度。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乳酸林格液来代替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确实有效地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没有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聂柔佳[9](2013)在《断指患者再植成活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断指再植技术目前已发展成手外科较成熟的技术之一,且随着显微技术的日益发展,断指再植成活率逐年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断指患者可以通过再植手术保留原有指体,实现保留手指外形美观及恢复部分手指功能的作用。但仍有诸多因素影响断指再植的成活,探讨和分析可能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仍是手外科医务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其中断指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对断指再植成活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综合断指致伤和救治等可能因素进行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相关制度提供数据支持。目的本研究对断指再植患者一般特征、损伤治疗情况及心理状况展开调查,并对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期望提出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同时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有效地解决断指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断指再植成活率,从而为医护人员制定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分别进行测评,分别计算SDS得分及S-AI和T-AI量表的累加得分。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2012-2013年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测评,回收问卷105份,并结合其病历信息,数据录入应用Epidata3.0,采用SPSS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或M(QL,QU)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断指患者损伤1根手指的比例较大,损伤性质以绞伤为主,完全离断占65.7%,断指保存方式以常温为主,占56.2%。伤后就诊平均时间5(3,7)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60小时。伤后6小时内就诊患者70人,占66.7%。4、5月份入院患者高于其他月份。2.断指再植手术多采用局麻方式,克氏针是主要固定物,吻合12根动脉占大多数,有20.0%的患者无法吻合静脉,术中吻合肌腱和神经的比例较高,术后再植成活比例为61.9%。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平均烤灯时间为8.36±2.81天,平均停止治疗时间为10.44±3.94天。3. SDS平均得分为52.70±9.62分,S-AI平均得分为49.17±11.49分,T-AI平均得分为49.18±11.08。本研究对象轻度抑郁和中度抑郁比例较高,分别占29.5%和25.7%。4.断指再植成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植成活与损伤性质、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术后断指颜色、皮肤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和指腹弹性有关。5.断指再植成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后就诊时间超过6小时、术后毛细血管反应差和术后抑郁是再植成活的危险因素。结论1.断指再植人群以男性居多,职业分布为工人和农民为主,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4、5月份为断指好发月份。2.断指再植人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问题。3.伤后就诊时间超过6小时、术后毛细血管反应差和术后抑郁是再植成活的危险因素。

徐文辉[10](2011)在《肢体离断伤再植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肢体离断伤再植术的适应证、离断肢体处理与保存、再植手术的设计及术后康复治疗,以提高肢体离断伤再植的成活率和肢体功能的优良率。[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断肢再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肢体完全离断伤24例,不完全离断伤31例。对全部病例的离断肢体均进行加低温肢体保护液(肝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能量合剂+林格氏液)间断冲洗。55例患者中有50例伴不同程度皮肤、骨骼、血管等组织缺损,13例采用肢体短缩处理,解决了清创后的组织缺损问题。37例为复杂伤肢体离断,组织缺损较大,一期实施了游离组织移植、血管移植手术,其中7例同时合并骨骼、皮肤、血管缺损,实施了游离腓骨皮瓣、髂骨皮瓣或肩胛骨皮瓣等复合组织移植手术。10例特殊污染病例,其中1例粪便污染,6例酒精污染,3例热机油污染,2例冻伤病例。12例特殊病例全部再植成功。对组织污染挫伤严重的病例应用了VSD负J压封闭引流装置。分别在术后第1周、8天-3周、4-8周、9-16周等不同时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结果]随访7个月-3年,55例病例除2例截肢外,其余病例肢体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6.3%。37例下肢离断伤,按上海市六院陈中伟下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1级19例,2级15例,3级2例,1例再植失败;18例上肢离断伤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1级7例,2级7例,3级2例,4级1例,1例再植失败。总优良率为87.3%。53例成活病例中2例静脉皮瓣部分坏死,重新选择其它皮瓣移植一期愈合后,伤口愈合,其余病例游离组织全部成活;并发感染形成骨髓炎5例,经后期积极治疗痊愈;19例因伤口部分开放,未一期闭合,经植皮或再次皮瓣移植伤口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结论]肢体离断伤病情复杂,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再植手术方案可提高肢体离断伤再植的成活率和肢体功能的优良率。

二、复合伤中断指再植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伤中断指再植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与诊断名称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1 研究内容
    1.2 目的意义
2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3 战伤分类与标准化相关理论知识
    3.1 基本概念
    3.2 战伤分类的基本构成
    3.3 战伤分类存在的问题
    3.4 外军战伤分类现状
    3.5 战伤分类的发展趋势
4 四肢战伤发生特点规律及诊断救治特点与要求
    4.1 历次战争四肢战伤发生情况
    4.2 未来作战四肢战伤发生特点规律
    4.3 四肢战伤诊断救治特点与要求
5 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设计
    5.1 一般损伤伤情分类要素构成
    5.2 四肢战伤伤情要素界定
    5.3 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体系构建
6 四肢战伤诊断名称标准规范及应用对策建议
    6.1 一般损伤诊断名称构成模型
    6.2 四肢战伤诊断名称构成模型
    6.3 四肢战伤诊断名称标准应用对策与建议
7 论文小结
    7.1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7.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个人简历
致谢

(4)指尖离断修复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astract
前言
研究一:组织缺损修复离断后再植与残端修复术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研究二:指尖缺损残端修复术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
    前言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研究三:不同人群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意向选择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断指再植的现状与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附图
致谢

(7)基于“祛瘀生新”治则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显微外科术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第一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干预药物制备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观测指标及方法
        2.5.1 一般情况观察
        2.5.2 吻合血管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2.5.3 吻合血管光镜观察
        2.5.4 吻合血管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
        2.5.5 血管组织中VEGF、Flk-1、Ang-1、Tiel mRNA表达
        2.5.6 肌肉组织匀浆中SOD活力、MDA含量测定
        2.5.7 血液流变标本的采集检测和分析
        2.5.8 血清TXB_2,6-keto-PGF1_α含量测定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3.2 吻合血管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3.3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3.4 血清TXB_2和6-keto-PGF1_α测定结果
        3.5 光镜观察结果
        3.6 电镜观察结果
        3.6.1 各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3.6.2 各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7 组织中VEGF、Flk-1、Ang-1、Tiel mRNA表达结果
        3.8 肌肉组织中SOD活力测定结果
        3.9 肌肉组织中MDA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瘀”概念的阐述与中西医比较理解
        4.2 血管结构及显微外科血管修复与“瘀”关联性的探讨
        4.3 “祛瘀生新”理论源流与含义浅析
        4.4 各学科中医家对祛瘀生新治则应用的启迪及显微外科领域“生新”内涵的再理解
        4.5 本次实验所选观测指标依据及意义
    实验研究第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干预药物制备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观测指标及方法
        2.5.1 一般情况观察
        2.5.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
        2.5.3 神经电生理检测
        2.5.4 神经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瘢痕分析
        2.5.5 血清标本的采集制备及EPO的检测分析
        2.5.6 吻合神经光镜观察
        2.5.7 吻合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
        2.5.8 NGF、CD34、VE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检测
        2.5.9 Par-3、BDNF、S100、PO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5.10 荧光金逆行示踪观测
        2.5.11 靶向肌肉湿质量及恢复率测定计算
        2.5.12 靶向肌肉形态学观察及萎缩程度测算
        2.5.13 靶向肌肉ATP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3.2 血清标本EPO的检测结果
        3.3 CD34、VEGF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3.4 吻合神经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及瘢痕分析结果
        3.5 坐骨神经SFI检测结果
        3.6 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3.7 NGF,Ⅰ、Ⅲ型胶原蛋白测定结果
        3.8 Par-3、BDNF、S100、PO mRNA结果
        3.9 神经组织光镜观察结果
        3.10 神经组织透射电镜镜观察结果
        3.11 荧光金逆行示踪观测结果
        3.12 靶向肌肉湿质量恢复率结果
        3.13 靶向肌肉形态学观察测定结果
        3.14 靶向肌肉ATP酶染色观察结果
        4 讨论
        4.1 周围神经解剖概述及本次模型修复方式选择的依据
        4.2 现代医学对神经损伤病理过程的认识及其与血供的关联探讨
        4.3 周围神经修复术后的治疗内容及应用中药干预的优势
        4.4 本次实验模型设计及所观测指标的依据及意义
        4.5 论“痿”及祛瘀生新理论对“独取阳明”的进一步解读
        4.6 现代医学治疗神经损伤与中医学“祛瘀生新”理论的汇通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第一部分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治疗适应证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剔出、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随机分组
        2.2 两组受试对象一般资料
        2.3 对照方法及盲法设计
        2.4 药物选择
        2.5 手术及用药治疗方法
        2.6 试验要求及随访
        3 研究内容
        3.1 入组与完成试验情况
        3.2 一般信息资料
        3.3 效应性指标及观测方法
        3.3.1 早期成活情况观察
        3.3.2 后期恢复情况观察
        3.4 安全性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入组及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5.2 一般信息资料基线均衡性分析结果
        5.3 效应性指标分析结果
        5.3.1 早期成活情况观察结果
        5.3.2 后期恢复情况观察结果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瘀血”的类型与显微外科的关联性讨论
        6.2 二论“祛瘀生新”及“祛瘀”内涵的再思考
        6.3 断指再植术概述与中医药在本领域研究的新问题
        6.4 “祛瘀生新”理论研究与本次断指再植模型的关联性
    临床研究第二部分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治疗适应证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剔出、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随机分组
        2.2 两组受试对象一般资料
        2.3 对照方法及盲法设计
        2.4 药物选择
        2.5 手术及用药治疗方法
        2.6 试验要求及随访
        3 研究内容
        3.1 入组与完成试验情况
        3.2 一般信息资料
        3.3 效应性指标及观测方法
        3.3.1 早期组织瓣瓣成活情况观察
        3.3.2 早期供区恢复情况观察
        3.3.3 后期组织瓣恢复情况观察
        3.3.4 后期供区恢复情况观察
        3.4 安全性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入组及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5.2 一般信息资料基线均衡性分析结果
        5.3 效应性指标分析结果
        5.3.1 早期组织瓣瓣成活情况评价结果
        5.3.2 早期供区恢复情况观察结果
        5.3.3 后期组织瓣修复情况观察结果
        5.3.4 后期供区修复情况观察结果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治疗与“洛阳骨皮瓣”技术应用简述
        6.2 伤科中西汇通医家论述“祛瘀生新”对骨皮瓣移植治疗的启示
        6.3 保证胫骨皮瓣成活与加速其新生的相关治疗及研究重点
        6.4 胫骨皮瓣作为祛瘀生新理论在显微外科研究中模型的必然性
        6.5 复元活血汤作为祛瘀生新理论代表方药在显微外科研究中的意义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临床试验研究第一部分病例观察表(节选)
    2 临床试验研究第二部分病例观察表(节选)
    3 综述
        参考文献
    4 个人简介

(8)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卧床时间与再植指体血运及存活率关系的研究
    1.1 病例、仪器及设备
        1.1.1 病例
        1.1.2 软件、设备和仪器
    1.2 方法
        1.2.1 病例的筛选
        1.2.2 手术方案
        1.2.3 断指再植术后治疗方案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一般情况
    2.2 研究组及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存活率
    2.3 舒适状况
    2.4 典型病例
3 断指再植术后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3.1 病例、仪器及设备
        3.1.1 病例
        3.1.2 软件、设备和仪器
    3.2 方法
        3.2.1 病例的筛选
        3.2.2 手术方案
        3.2.3 断指再植术后用药方案
        3.2.4 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存活率
    4.3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断指患者再植成活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断指再植的概况
        1.1.1 断指再植的概念
        1.1.2 断指再植发展历程
        1.1.3 断指再植发展现状
    1.2 断指再植成活的影响因素
        1.2.1 致伤特点及就诊时间因素
        1.2.3 断指患者的心理因素
    1.3 本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再植病历记录
        2.2.2 心理问卷测试
    2.3 相关诊断及评价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3.1.1 性别和年龄分布
        3.1.2 职业和文化程度分布
        3.1.3 吸烟史和饮酒史分布
    3.2 研究对象的损伤治疗结果
        3.2.1 断指损伤特征
        3.2.2 断指再植治疗情况
        3.2.3 断指患者心理测试结果
    3.3 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单因素分析
        3.3.2 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断指患者的人群分布
    4.2 断指患者的致伤和心理特点分析
    4.3 断指再植成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提高再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10)肢体离断伤再植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一) 术前急救与准备及断肢保存
        (二) 清创术与断肢灌注
        (三) 再植手术
        (四) 术后早期处理
        (五) 并发症的治疗
        (六) 康复与功能重建
        (七) 复杂伤肢体离断的再植和特殊污染肢体离断伤的再植
结果
讨论
    一、离断肢体的保存
        (一) 目前常用的保存离断肢体的方法
        (二) 我们对离断肢体的保存方法
    二、复杂肢体离断伤再植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把握
        (一) 患者的全身情况
        (二) 离断肢体的毁损及污染程度
        (三) 断肢部位及伤后时间
        (四) 断肢的保存是否正确
        (五) 再植肢体能否恢复一定功能
    三、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四、再植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清创术的注意事项
        (二) 灌洗注意事项
        (三) 组织修复的注意事项
    五、术后早期处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 常规处理
        (二) 术后用药物
        (三) VSD负压引流装置应用
        (四) 血运观察和危象处理
        (五) 再植肢体肿胀程度观察和处理
    六、并发症的处理
        (一) 失血性休克与中毒性休克
        (二)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 伤口感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本组全部病例情况统计表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复合伤中断指再植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27例断肢再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陈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3)
  • [2]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D]. 尤科. 苏州大学, 2018(01)
  • [3]四肢战伤伤情分类与诊断名称标准研究[D]. 姜永.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2)
  • [4]指尖离断修复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D]. 王克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5]拇手指骨皮离体复合组织块再植[J]. 徐磊,巨积辉,刘新益,金光哲,侯瑞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06)
  • [6]非生理性血运重建在手指复合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J]. 黄国英,黄东,张惠茹,吴伟炽,余超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01)
  • [7]基于“祛瘀生新”治则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显微外科术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李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8)
  • [8]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的研究[D]. 何凌锋. 宁波大学, 2014(03)
  • [9]断指患者再植成活的影响因素分析[D]. 聂柔佳. 吉林大学, 2013(04)
  • [10]肢体离断伤再植术的临床研究[D]. 徐文辉. 苏州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复合伤断指再植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