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一、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雪[1](2019)在《MiR-196b和miR-144-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Micro RNA-196b靶向作用于Runx2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目前为止,肺癌已经成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micro RNA(包括mi R-196b在内)在不同的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已经明确。本项研究旨在探索mi R-196b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用mi R-196b激动剂(mimic),mi R-196b抑制剂(inhibitor)分别转染人肺癌细胞株A549系,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持续观察A549系肿瘤细胞的存活、迁移、侵袭和凋亡状态,同时评估mi R-196b的过度表达和抑制情况。然后使用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来鉴定Runx2是否为mi R-196b的直接作用靶点,最后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PI3K/AKT/GSK3β、Smad和JNK信号通路等相关的主要因子的表达。研究结果:mi R-196b在A549细胞系,H1650细胞系和H1299细胞系中的表达,较在WI-38细胞系和HEL-1细胞系中显着降低。mi R-196b的过度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存活、迁移和浸润,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了TGF-β在A549细胞系中诱导EMT发生的作用。另外,将Runx2假设为mi R-196b一个直接作用靶点,而Runx2沉寂显着的增加了细胞凋亡同时降低了因mi R-196b抑制所导致的促细胞存活、迁移和浸润作用。最后,通过下调Runx2灭活PI3K/AKT/GSK3β、Smad和JNK信号通路,从而阻断mi R-196b的调控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mi R-196b对肿瘤起到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作用于靶点Runx2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这些研究发现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更进一步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mi R-144-5p通过调控RAB14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s(mi RNAs)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mi R-144-5p对肿瘤,尤其是肺癌进展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mi R-144-5p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收集NSCLC标本、正常气道上皮细胞或周边正常肺组织,用mi R-144-5p mimic,mi R-144-5p干扰对照组分别转染A549细胞系或H1299细胞系,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评估mi R-144-5p的过度表达和抑制情况,持续观察肿瘤细胞的存活、迁移、侵袭和凋亡状态。同时建立小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并持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测定肿瘤体积和重量。然后使用Western blot、q RT-PCR、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等实验来鉴定ras相关蛋白14(RAB14)是否为mi R-144-5p的直接作用靶点。研究结果:mi R-144-5p在NSCLC标本和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别较正常肺组织和气道上皮细胞显着下调。mi R-144-5p的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组织Ki67指数及无进展生存(PFS)呈负相关。此外,体外研究发现,mi R-144-5p表达的恢复抑制了NSCLC 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但促进了细胞的凋亡。mi R-144-5p抑制小鼠A549和H1299细胞的集落形成以及A549细胞异种移植瘤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AB14是mi R-144-5p的直接靶点。RAB14的下调使Akt通路失活,但也抑制了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RAB14过表达阻断了mi R-144-5p对NSCLC细胞体外和体内进展的抑制作用。我们发现mi R-144-5p通过调节RAB14表达调控NSCLC细胞的进程。因此,靶向作用于mi R-144-5p/RAB14信号轴可能成为一种新的NSCLC治疗策略。研究结论:mi R-144-5p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并在NSCLC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RAB14是mi R-144-5p抑制NSCLC的下游作用靶点。

孙振晓,刘化学,李焕军[2](2015)在《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一例》文中研究指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临床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及水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症状而容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合并SIADH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已婚,农民。因纳差、乏力、精神异常6个月,加重7 d于2015年5月18日入院。

刘文雯[3](2014)在《107例肺癌伴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以期为肺癌伴SIADH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7例肺癌伴发SIADH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血钠水平将其分组。入组患者满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血钠降低;尿钠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小于尿渗透压;有用药史或原发疾病;血浆AVP水平不适当增高;肾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无明显的水肿。排除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伴低钠血症)、肺癌的诊断标准(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行胸部X线、CT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肿块位置,选择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活组织检查等方法获取病理学诊断为肺癌)及原发病为肺癌而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为其首发临床表现。入组患者需排除:年龄大于80岁或小于18岁者;合并有其它严重肺部原发疾病者;合并有心、肝、脑血管、肾以及血液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符合纳入标准及资料不全的患者。采用SPSS13.0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X25%,X75%)表示。计量资料间比较:两独立样本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入组肺癌伴发SIADH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组织病理学分型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其特点。结果:1.107名患者平均年龄64岁,均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发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其中相对低钠组中男性比例较高;2.84例明确组织学类型中43例为小细胞肺癌51.2%(43/84),且相对低钠组中小细胞肺癌所占比例明显偏高;3.两组在总体治疗效果上概率P值为0.057,与临界值十分接近,未得到统计学差异。结论1.男性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肺癌病理学分型中,小细胞肺癌的SIADH发生率最高,当肺癌患者表现为低钠血症时,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3.SIAD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需要与多种疾病和某些药物引起的低钠血症相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避免造成漏诊或延迟诊断。4.小细胞肺癌伴SIADH的临床症状可随肿瘤切除或化疗等病因的治疗而好转消失。5.相对低钠和相对高钠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燕钰[4](2010)在《垂体后叶MRI信号强度测量及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探讨正常垂体后叶在MR TIWI上的表现及其原理;2.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正常垂体后叶信号的差异性,探讨垂体后叶信号改变与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垂体后叶MR TIWI信号测量的意义。搜集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南方医院影像中心行头颅MR扫描的病例752例,均无鞍内病变及内分泌异常,包括1.5T磁共振病例资料278例(男性147例,女性141例,年龄1至81岁,平均34.2岁),3.0T磁共振病例资料474例(男性232例,女性242例,年龄2至84岁,平均42.2岁)。其中1-10岁者46例,11-20岁者86例,21-30岁者94例,31-40岁者169例,41-50岁者148例,51-60岁者132例,61-70岁者50例,71-90岁者27例。采用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生产的3.0T SIGNA EXITE和Siemens公司Vision Plus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矢状位垂体连续薄层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3.0T磁共振扫描仪:TR2593ms,TE 21.0ms,层厚5.0mm,间距1.0-1.5mm,FOV为24×24 mm。1.5T磁共振扫描仪:TR 450.0ms,TE 14.0ms,层厚5.0mm,间距1.0-1.5mm,FOV为24×24 mm。选择图像质量清晰者,在南方医院自行研发的PACS网络诊断系统上进行测量和分析;连续多层面观察,将所选图像放大数倍,在正中矢状位T1WI上圈划垂体后叶及桥脑大体轮廓,测得其平均信号强度,再求得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比=垂体后叶灰度平均值/桥脑灰度平均值。统计学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垂体与桥脑信号比值的差异。对各组垂体与桥脑信号比值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F检验Welch法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Dunnett T3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检验水平a=0.05,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1)于MR T1WI矢状位中线部位,可见垂体窝内位于腺垂体后方的垂体后叶,呈高或等信号,高信号强度(高于桥脑信号)694例,约占病例总数92.3%;等信号(类似于桥脑信号)强度58例,约占病例总数7.7%;无低信号出现;84例儿童(<16岁)垂体后叶均呈高信号。2)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然后取各组信号比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垂体后叶高信号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行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垂体与桥脑的信号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3;51-60岁年龄组与前面各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1-70岁及71-90岁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信号强度比值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各组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垂体后叶信号强弱与性别无关。1)垂体后叶的主要成份是以抗利尿激素为主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组成,这种颗粒是该组织在MRI上T1WI图像中形成高信号的基础。2)垂体后叶MR T1WI上高信号的强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强度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垂体后叶呈等信号强度可以是生理性改变,但低信号提示有病理意义,需紧密结合临床,特别是排除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结合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分析垂体的MRI检查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搜集2002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CDI)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62岁,平均30.6岁。1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剂量0.1mmol/kg。GE公司3.0T SIGNA EXITE磁共振扫描仪扫描10例,对患者的鞍区进行常规矢状、冠状位SE T1WI扫描,TR 2550-2675ms,TE 21.0ms,层厚3.0mm,间距0-0.1mm,FOV为(24×24 mm)-(201×230mm)。Siemens公司Vision Plus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10例,TR 440-450ms,TE 14.0-16.0ms,层厚3.0mm,间距0-0.1mm,FOV为(24×24 mm)-(193×220mm)。20例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中,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19例,其中呈显着T1低信号者6例,鞍区形态学正常而单纯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者8例;空泡蝶鞍2例;垂体发育不良1例;垂体柄增粗6例;垂体微腺瘤1例;垂体柄后下份及垂体中后叶结节性增大1例;垂体瘤术后放疗后垂体不规则萎缩1例。1.垂体MRI对鞍区检查有高分辨率,对垂体柄的增粗、中断和偏移等改变及后叶高信号消失的改变可清晰的显示出来。2.中枢性尿崩症的垂体后叶高信号缺失,呈长T1低信号改变,代表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障碍。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CDI的非特异性MRI指标,一经发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临床以除外CDI。3.对于新诊断患者,都应尽量做鞍区的MR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诊断初期病因不能够明确的患者不能放弃随诊,进行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及垂体前叶功能的检查,是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所在。

刘露[5](2009)在《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肺癌的死亡率位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在我国亦逐年升高,通过CT的肺癌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大量的影像学诊断临床实践表明,依据医学征象得出的影像学定性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由于肺癌疾病种类的多样性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性,有效提高肺癌CT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是对现有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巨大挑战。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对于提高肺癌诊断水平和检查普及率,减轻医生劳动强度,减少漏诊起到积极的作用。以CT为代表的影像学诊断是以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等直观影像特征来推断其组织学病理性质,目前有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病灶定位算法、定量计算以及基于直观视觉信息的分类与诊断模型等方面。这些研究注重影像形态特征分析,完全模仿医生诊断,片面追求算法的局部有效性,对提高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贡献有限。本文以多排螺旋CT扫描图像为研究对象,以肺癌CT图像的密度空间变化信息为研究切入点,在基于CT图像的肺癌早期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方面深入研究了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原理出发,揭示了CT图像中区域CT值(密度)变化反应了人体组织的物理密度变化规律,提出了CT图像中密度空间变化信息与组织类型的对应关系假说,为寻求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直接相关的CT图像特征提供了组织学依据。针对目前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采用形态学特征的局限性,提出基于CT图像空间密度变化特征的肺癌病变计算机辅助定性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一种适用于肺癌CT图像的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提取、分析的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克服通过量化医学征象进行模仿医生诊断的不足,突破医学图像形态学信息的限制,为医学图像信息获取提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以往研究中片面追求算法的局部有效性而进行的特征过度筛选,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CT图像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的系统化构造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SVM对高维数据集处理能力强的优势,可以同时对不同类型病变进行识别分类,而不必分别选择不同的特征集。该方法符合通过临床经验积累寻找更多有效特征的影像学诊断原则,有更强的泛化能力。针对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问题,提出利用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表示并结合SVM分类算法,实现CT图像中SPN良恶性分类的方法。经240个SPN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高维图像密度变化信息特征能够有效表示SPN病理特性,在没有考虑医学征象的情况下进行SPN定性诊断的准确度就达到了71.67%,可用于恶性SPN细分类,为医学影像学提高SPN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了便捷、客观的辅助手段。为解决影像学肺癌N分期中胸部CT难于判断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是否癌转移的问题,本文提取能够有效表示淋巴结病理特性的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实现对肿大淋巴结癌转移快速准确地判别。经100个淋巴结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图像多分辨率直方图能够有效表示淋巴结特性,为提高肺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最后针对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问题,分别比对了肺门肿块20维共生矩阵纹理特征、100维简单直方图特征及100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表示肿大淋巴结和肺癌肿块组织差异特性更好,同时分类速度更高,基本满足了医学影像学对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要求。

熊建忠,易飞,揭文妙[6](2009)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文中研究指明肺癌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肺癌的伴随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但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的并不多见。作者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俞波[7](2009)在《小细胞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文中认为目的:报道一组小细胞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的病例。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问题,提高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间收治的小细胞肺癌伴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名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40~66岁,平均55岁,均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发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治疗前血钠在109-125mmol/L不等,经限水、手术或化疗后,血钠、血渗透压等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是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伴有低钠血症的肺癌患者,应首先考虑为小细胞肺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可随肿瘤切除或化疗治疗而好转消失。

顾萍[8](2007)在《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循证医学尤其是循证肿瘤学的逐步发展成熟,给肺癌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快速发展契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称求证医学、实证医学。1996年,Sackett将其定义为“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与传统的临床医学不同,循证医学是一种理性的医学而不是一种经验的医学,它是建立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的现代临床医学的基础课,通过完成对科学性证据的寻求并将其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最终达到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的目的。由于大量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出现和遵循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建立的临床指引,近年来有关肺癌的诊治策略研究已将重点从临床症状性肺癌转向无症状、未转移的早期肺癌筛查。目前,肺癌主要的诊断方法有细胞学(痰脱落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涂片)、影像学(X线、CT、PET)以及组织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针吸活检、胸膜活检、纵隔镜活检、剖胸活检、经皮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检查等。对肺癌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X线、放射性核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各种影像学技术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由于每种检查项目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从临床应用实际出发,围绕着肺癌诊断研究,人们将肺癌诊断项目分成一线检查项目和二线检查项目。其中一线检查项目主要由胸部正侧位片、痰细胞学和B超构成,因为它既适用于诊断初诊病人又适用于筛查高危人群,是肺癌诊断中最基本的检查,经济实用,无创伤性,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胸部低剂量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列入一线检查项目。二线检查项目是在一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某些适当的检查项目,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或弄清有无远处转移扩散,以确定治疗方案,具体包括胸部或脑部磁共振成像(MRI)、PET、胸腔穿刺术、颈部淋巴结穿刺或活检术、经皮肺穿刺术、纵隔镜检查术、胸腔镜检查术、全身骨扫描、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本文在系统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临床常用肺癌诊断试验与患者初诊时的主诉指标,设计了“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并利用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建立了“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录入平台,对所收集的1100个原发性肺癌病例以及作为对照的1000个肺良性疾病病例(肺结核、肺炎、肺炎性假瘤)进行了相关数据录入,完成了“肺癌病例诊断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3.0软件,首先参照《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指引》,对肺癌常用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其次,根据循证医学在诊断试验中的有关应用原理,对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三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肺癌诊断的主观依据(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等)与客观依据(医生采用的诊断试验),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Mantel-Haenszel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初步构建了肺癌诊断模型,同时以Microsoft VB6.0软件和C语言为平台开发了开发了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采用SQL Server软件建立诊断病例数据库,初步达到了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案预测患者患病的概率,并自动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案的目的。具体结论如下:1.肺癌患者临床诊断试验的循证分析采用配对McNemarx2检验,参照《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指引》,对611例肺癌常用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的初步评价结果发现:1.1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400/611),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包括咳嗽93.8%(375/400)、血痰86.1%(130/151)、胸痛85.5%(142/166)和气促87.1%(88/101)等。1.2病理类型男性以鳞癌(218/462)、女性以腺癌(102/149)多见;约9.5%(58/611)的肺癌患者诊断时没有任何症状。1.3痰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41.3%(100/242);血清CEA阳性检出率为48.9%(107/219);胸部X线+胸部CT+血清CEA和胸部X线+胸部CT+痰细胞学组合做平行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可达98.8%(81/82)和97.8%(88/90),但由于本组病例同时采用胸部X线+胸部CT+血清CEA检查组合的有13.4%(82/611),采用胸部X线+胸部CT+痰细胞学试验检查组合的有14.7%(90/611),这可能说明临床诊断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病程长短、医生经验以及过分依赖高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1.4共有81.8%(500/611)的肺癌患者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有74.6%(456/611)患者行正侧位片检查,使得阳性检出率从原来的71.4%(357/500)提高到73.5%(335/456);CT的检查使用率虽然只有45.8%(280/611),但阳性检出率却达到了97.9%(274/280)。另外,在335例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疑似病例中,虽然只有36.7%(123/335)的患者做了CT检查,但阳性检出率却高达97.6%(120/123)。提示为了弥补X线检查分辨率低的不足,提高定位的准确度,有助临床TNM分期,临床经胸部正侧位片疑诊肺癌的病例,要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1.5有7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了PET检查,其中ⅢA~Ⅳ期患者共50例,占70.4%(50/71),与《指引》中PET的临床应用建议基本相符,说明PET这种临床昂贵检查资源在肺癌诊断实践中得到了较合理的使用。1.6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率为44.2%(270/611),阳性率为93%(251/270),如若与胸部X线及CT开展平行试验,则检查的阳性率可达100%。另外,本组病例中,Ⅰ~ⅢA期患者353例,其中有89例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使用率为25.2%(89/353),这与《指引》中提出的“临床怀疑Ⅰ~ⅢA期的肺癌病例,应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建议不符。提示今后肺癌临床诊断过程中,针对疑似Ⅰ~ⅢA期的肺癌病例,在考虑患者依从性的前提下,注意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使用力度,努力降低检查的漏/误诊率。1.7本组病例虽然采用CT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病例只有15.4%(94/611),但阳性检出率却达到了96.8%(91/94)。经支气管肺活检检查的使用率为20.6%(126/611),阳性检出率为88.9%(112/126)。通过对诊断试验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发现该项检查与CT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这说明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过度诊断问题。本组病例中,共有9例患者同时实施了上述二项诊断试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胸部X线、CT和纤支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根据循证医学在诊断试验中的有关应用原理,通过回顾性分析140例原发性肺癌和9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三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2.1 X线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符合率为62.5%(45/72)、周围型肺癌的符合率为78%(32/41)、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符合率为66.7%(2/3),也就是说超过60%的肺癌患者仅依据检查简单、价格低廉的X线检查即可诊断。此外,尽管行X线检查前临床估计某疑似病例的验前概率只有30%,但当检查结果(+),该病例的患病可能性将达71.67%,说明X线的确是临床诊断肺癌的首选方法。2.2由于CT检查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了92.1%(129/140)和90.8%(129/142),因此上面提到的某病例,即使行X线检查前其验前概率为30%,当X线检查结果(+),其验后概率为71.67%,若与CT作序列试验,则验后概率将提高到94.44%,大大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另外,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符合率95.1%(39/41)高于中央型肺癌的88.9%(64/72),也就是说对中央型肺癌的漏诊率较高。2.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69/72)。另外,在三项诊断试验中,纤维支气管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最大,说明相对于X线和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纤维支气管镜若与X线作序列试验,阳性似然比将达到173.5,则在验前概率为30%的前提下,验后概率将从原来的71.67%提高到98.67%。这对于临床肺癌诊断实践中,坚持循证医学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的疾病诊断原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肺癌诊断模型与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研究通过设计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997例原发性肺癌和8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肺癌诊断的主观依据与客观依据,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的单因素Mantel-Haenszel分析结果发现:血痰、胸痛、气促、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肿瘤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的OR值较大,且P值小于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另外,由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营养和饮食、慢性肺部疾病、肿瘤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是主要的肺癌危险因素,并且对肺癌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检查主要包括各种影像学技术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住地、吸烟史、痰细胞学、X线、CT、血清CEA、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征象、经支气管肺活检和CT定位经皮肺活检等可作为肺癌诊断模型的有效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建立了肺癌诊断的模型,并以MicrosoftVB6.0软件和C语言为平台开发了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实现了在不同验前概率条件下,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案预测患者患病的概率,并进一步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案的目的。通过对113例外对照病例的再验证观察,发现所构建的诊断模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8%(81/82),所开发的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对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1.7%(67/82)。这对于提高肺癌临床诊断操作的规范化水平,降低肺癌的漏/误诊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刘海淑[9](2006)在《肺鳞癌复发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文中认为

刘玉金,刘林祥,张秀美,盖永浩[10](2002)在《支气管肺癌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文中指出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癌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SIADH)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合并SIADH患者的临床、胸片、CT和MRI表现。结果 具有异位抗利尿激素 (ADH)分泌功能的肺肿瘤为小细胞肺癌和支气管类癌 ,大部分患者临床最初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 ,误诊漏诊率高。结论 SIADH临床少见 ,对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钠血症患者 ,应想到肺肿瘤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

二、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MiR-196b和miR-144-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肺癌的概述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肺癌的发病机制
        1.1.3 肺癌的诊断
        1.1.4 肺癌的肺外表现
        1.1.5 肺癌的治疗
    1.2 microRNA的概述
        1.2.1 micro RNA的特点及功能
        1.2.2 micro RNA在肿瘤中的作用
    1.3 microRNA与肺癌
        1.3.1 micro RNA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
        1.3.2 miRNA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1.3.3 micro RNA在肺癌的治疗中的作用
第2章 MicroRNA-196b靶向作用于Runx2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细胞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转染
        2.3.2 细胞活性测定
        2.3.3 迁移与侵袭性检测(Transwell检测)
        2.3.4 细胞凋亡检测(膜联蛋白V染色)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
        2.3.6 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2.3.7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WB)
        2.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miR-196b在不同种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低表达
        2.4.2 miR-196b抑制A549细胞存活和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2.4.3 miR-196b抑制A549细胞EMT
        2.4.4 Runx2是miR-196b的一个作用靶点
        2.4.5 miR-196b通过调控Runx2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存、迁移、浸润,促进细胞凋亡
        2.4.6 miR-196b通过调控Runx2阻碍PI3K/AKT/GSK3β,Smad,和JNK通路
    2.5 讨论
第3章 miR1445p通过调控RAB14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细胞和实验标本
        3.2.1 临床NSCLC组织标本
        3.2.2 细胞培养
        3.2.3 mi RNAs和病毒载体微粒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活性测定
        3.3.2 膜联蛋白V染色
        3.3.3 RNA提取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
        3.3.4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3.3.5 克隆形成实验
        3.3.6 细胞划痕实验
        3.3.7 Transwell检测
        3.3.8 动物实验
        3.3.9 免疫组化
        3.3.10 荧光素酶检测
        3.3.11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miR1445p在NSCLC中的表达下调与NSCL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3.4.2 miR1445p在体外抑制NSCL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3.4.3 miR1445p抑制NSCLC集落形和肿瘤生长
        3.4.4 miR1445p抑制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4.5 RAB14是mi R1445p的直接靶点
        3.4.6 RAB14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3.4.7 RAB14过表达可阻遏mi R1445p的肿瘤抑制作用
    3.5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107例肺癌伴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垂体后叶MRI信号强度测量及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垂体后叶MRI信号测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I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5)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医学中CT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与局限
        1.2.1 CT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1.2.2 CT在肺癌诊断中的局限
    1.3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肺癌CT诊断中的应用
        1.3.1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发展历史
        1.3.2 肺癌CT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肺癌CT诊断关键问题与当前研究的不足
        1.4.1 肺癌CT诊断的关键问题
        1.4.2 当前肺癌CT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的不足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的关系
    2.1 引言
    2.2 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CT)技术
        2.2.1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2.2.2 CT值
        2.2.3 CT图像
    2.3 CT图像密度的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对应关系假说
        2.3.1 肿瘤病理检查组织学依据
        2.3.2 基于CT值的病变性质鉴别诊断
        2.3.3 CT图像密度的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对应关系假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向量的构造
    3.1 引言
    3.2 纹理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3.2.1 医学图像的纹理研究现状
        3.2.2 纹理特征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算法
    3.3 基于多分辨率直方图的密度空间信息变化表示
        3.3.1 多分辨率直方图的特点
        3.3.2 多分辨率直方图的理论依据
        3.3.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的构造过程
    3.4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向量的构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T图像的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
    4.1 引言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肺癌CT诊断分类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SVM)
        4.2.2 SVM模型参数选择
        4.2.3 接收器工作特性(ROC)分析
    4.3 基于密度变化特征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
        4.3.1 SPN图像的分割
        4.3.2 SPN高维密度空间变化信息特征的提取
        4.3.3 SPN良恶性分类器的构建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多类SVM的恶性SPN病理分型
        4.4.1 恶性SPN多类SVM分类器的构建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肺癌CT分期中肿大淋巴癌结转移的识别
    5.1 引言
    5.2 肿大淋巴结的特征提取与计算
        5.2.1 纹理特征
        5.2.2 简单直方图特征
        5.2.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
    5.3 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的定性判别
        5.3.1 样本预处理
        5.3.2 构建SVM分类器
        5.3.3 选择SVM模型参数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研究
    6.1 引言
    6.2 肺门肿块CT图像采集
    6.3 肿块与淋巴结的特征提取与计算
        6.3.1 纹理特征的提取
        6.3.2 简单直方图特征
        6.3.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
    6.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鉴别分类
        6.4.1 样本预处理
        6.4.2 构建SVM分类器
        6.4.3 选择SVM模型参数
    6.5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及指标说明
附录二 肺癌CT及病理检查采集实例
附录三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实验典型数据
附录四 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的定性判别实验典型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小细胞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肺癌病例诊断数据库的构建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质控指标与措施
    4.讨论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临床诊断试验的循证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胸部X线、CT和纤支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部分 肺癌诊断模型和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附录
    附录1…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
    附录2…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肺鳞癌复发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四、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96b和miR-144-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D]. 白晓雪. 吉林大学, 2019(11)
  • [2]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一例[J]. 孙振晓,刘化学,李焕军. 精神医学杂志, 2015(06)
  • [3]107例肺癌伴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D]. 刘文雯.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4]垂体后叶MRI信号强度测量及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价值[D]. 王燕钰.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
  • [5]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刘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5)
  • [6]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J]. 熊建忠,易飞,揭文妙. 罕少疾病杂志, 2009(03)
  • [7]小细胞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D]. 俞波. 山东大学, 2009(05)
  • [8]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D]. 顾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07(08)
  • [9]肺鳞癌复发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J]. 刘海淑.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20)
  • [10]支气管肺癌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J]. 刘玉金,刘林祥,张秀美,盖永浩.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